佳作欣赏走进梦中的水乡乌镇
走进梦中的水乡——乌镇
文/姜淑华
不记得是哪一年哪一月的哪一天,我在中央一套节目里看见了你——乌镇,蜿蜒的小河,轻卧的小桥,独具特色的江南民居让我惊叹不已,于是你,乌镇,就成为我向往的梦中水乡。
这次参加呼伦贝尔党校系统的异地培训,培训地点并没有乌镇,那一晚,领队本打算让我们夜宿杭州,但是在大家的一致要求下,在大家喜悦的叽喳声里,大巴从杭州向乌镇疾驰而去。为了看水乡的夜景,晚上我们在乌镇的西栅住宿.
走进宾馆,我在心里一阵惊呼: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古色古香的建筑,没见过这样古色古香的内部设施,清一色是紫檀色古代家具:梳妆台,梳妆匣,让我想起,我奶奶的奶奶年轻时一定用它照过自己美丽的容颜;电视放在紫檀色的实木衣柜里,遥想当年我们的老祖宗们一定用它装满了华丽的衣衫吧。心里不由得有一种柔柔的亲切感。
乌镇是江南四大名镇之一,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距杭州、苏州均为80公里,距上海公里,从杭州出发走高速公路一个多小时的车程。乌镇分为西栅和东栅两部分。西栅景区占地3.4平方公里,纵横交叉河道多米,环境优美,而且需坐渡船出入,有古桥72座,河道密度和石桥数均为全国古镇之最,横贯景区东西的西栅老街长度达1.8公里,两岸临河水阁绵延1.8公里余。
乌镇和许多江南水乡小镇一样,街道、民居皆沿溪、河而造,正所谓“人家尽枕河”。与众不同的是沿河的民居有一部分延伸至河面,下面用木桩或石柱打在河床中,上架横梁,搁上木板,人称“水阁”,这是乌镇所特有的风貌。水阁是真正的“枕河”,三面有窗,凭窗可观市河风光。茅盾曾在《大地山河》中这样描述故乡的水阁:“……人家的后门外就是河,站在后门口(那就是水阁的门),可以用吊桶打水,午夜梦回,可以听得橹声欸乃,飘然而过……”
我们到达乌镇时已是在晚饭后的黄昏,坐上渡船,人家告诉我们,在乌镇,渡船就相当于公共汽车,不过是免费。在大家的说笑声中,只一会儿功夫,我们就下船了。
走在西栅青石板铺就的街上,晚风柔柔的吹拂着,温润如孩子的手抚摸着你,舒服极了。走上第一座石拱桥,向北望去,两岸高低错落的民居都亮起了灯火,从古老的窗户里辐射出黄黄的散光,倒影在河水里,反晕出一片朦胧的烟霭;透过这烟霭,在黯黯的水波里,又逗起缕缕的明漪。不时的还有一只只的乌篷船悠悠的飘过来,这景色不由得让我想起了朱自清笔下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心儿真的陶醉了……同行的朋友喊道:“这里的景色太美了!快,我们多照几张相片吧!”于是人们纷纷留念。走在乌镇的小街上,我们一个个的店铺逛进去,那些民俗的东西吸引了我们的眼睛,我们一个个都变成了好奇的孩子。同来的董老师更有意思,竟然给自己买了一双绣花鞋,而且爱不释手。
在古街往回返的时候,我们又看到了几只乌篷船从身边滑过,于是我们觉得,来乌镇,如果不坐一坐乌篷船,那一定是一大遗憾,于是,打听到售票处,秀丽、小柴和我再加上刚刚认识的一对母子一共五个人登上了船。
船家是个中年女子,为了让我们饱览两岸的景色,她把船划得特别慢特别慢。上得船来我们才知道,这船我们是坐对了:因为两岸的景色太迷人了!那富有江南水乡特色的民居,每一座都让我们惊奇,从那木制的狭小的窗棂里透出的灯光都是柔柔的橘黄色,倒影在水面上,水面就形成斑斑驳驳的倒影。两旁站立的垂柳仿佛变成了一个个温柔婀娜多情的女子,目送我们前行。我们的心也沉静下来,和这景色融在了一起,直到遇到了一座座的高高的各具特色的独拱石桥,我们才轻轻地惊呼起来。于是赞叹不已。
那船家也高兴起来了,轻轻地哼起了歌来,原来她唱的是江南版的《敖包相会》,我们都轻轻地笑了起来:“这首蒙古族歌曲你怎么也会呀?”她告诉我们,她是新学的。小柴告诉她,《敖包相会》的曲作者通福就是我们呼伦贝尔人,是达斡尔族人,当年搞创作的时候,他回到了故乡,这首歌就是根据海拉尔河畔的一首情歌改编而成的。一首歌拉近了我们和这位江南女子的感情,我们聊了起来,她告诉我们,她的家原来就住在明清时代的老房子里,后来乡里搞旅游,政府把这些房子都买下了,又重新修缮。他们都搬迁进了新楼房。原来如此!后来我才知道,乌镇的夜景为什么这么美,原来是乡政府邀请同济大学设计学院的专家们设计的灯光。我不由得在心里向这些乡干部们致敬!真是学习型领导干部啊!后来船还是在我们意犹未尽中靠岸了,我们依依不舍的向船家告别。待到找到渡口我们才庆幸:再晚回来一会,我们就赶不上这最后一趟末班船,回不了旅馆了。因为已经是深夜了。
第二天上午,我们又游览了东栅,参观了江南的百床馆、民俗馆、木雕陈列馆,品尝了三白酒和姑嫂饼,参观了蓝印花布染坊,买了两条花布裙,走过了茅盾故居,买回了一盒盒的杭白菊,并且平生第一次吃到了桑葚……然后在领队的一声声催促声中离开了。
回来后,对乌镇总是念念不忘,因为乌镇的旅游热促使我思考:在如今这个科技高度发达,高楼到处林立的时代,人们为什么会对一个江南古镇如此钟情?是因为秀美的风景、丰厚的文化和淳朴的百姓,还是因为乌镇一直保留了她的本我特色?应该是兼而有之吧。正因为如此,乌镇才散发出独特的魅力,成为人们梦中向往的水乡,成为中国的十大魅力名镇之一。
走进乌镇,让我想到了许多;走过乌镇,就再也忘不了乌镇!
摄影:姜淑华
作者简介:
姜淑华,根河市委党校教授,市作协会员,《敖鲁古雅风》编委。
根河市文联北京中科刘云涛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专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genhezx.com/ghsmj/1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