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动兴安民俗走进中国冷极看古老

点击上面蓝字轻松   本以为“冷极”的夏天也会特别冷,大家都备好了长衣长袖,甚至还有北京来的记者打算穿上带绒的冲锋衣。可是第二天早上7点天已经大亮,8点要出发的时候,像是已经到了中午,太阳高悬,晒的人睁不开眼睛。

驯鹿部落敖鲁古雅

  从根河市区出发,开车约十分钟就到了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敖鲁古雅”是鄂温克语,汉语意为“杨树林茂盛的地方”。全乡总人口人,但鄂温克族仅仅人。

 

放下猎枪,何去何从

  鄂温克族以游猎为生,经过一系列发展变迁,直到年才搬到现在的地址。

  记者首先去到了驯鹿文化博物馆,鄂温克乡的副乡长于兰给大家介绍了族人的历史变迁。

  敖鲁古雅鄂温克族的三大文化符号是:驯鹿、桦树皮手工艺制作和萨满文化。

是不是萌萌哒?

再来一张仰天卖萌图

撮罗子就是这样滴

  之前的鄂温克族住在撮罗子里,冬天气候寒冷,零下40多度甚至50度,撮罗子里烧上炭火取暖。于兰给大家讲笑话说:“鄂温克族以前住在撮罗子里,冬天时候有人就说,进了撮罗子面前是三亚,背后是西伯利亚。”大家都笑了,仔细想来那时候的生活条件的确艰苦。

  后来国家给予他们很多帮助,年的时候,鄂温克族人终于无条件的放下了猎枪,于兰说交枪的时候,很多猎民都是眼含热泪把心爱了一辈子的东西放下了。后来,好多乡人时不时的来博物馆里转转,说是就想看看里面的猎枪。

走出迷茫,与鹿为伴

  

游客和驯鹿和谐相处

  当时的猎民们很迷茫,不知道放下猎枪后今后该怎么生活,但渐渐地,时间证明了这个民族的自强不息。他们在国家的帮助下,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存在方式,就是饲养驯鹿、发展旅游业。如今,将近14个年头过去了,鄂温克人在这条道路上越走越好。

当地居民制作的各种手工艺品,带动了旅游业发展 

现场制作手工艺品

  而今这个民族,是我国唯一以饲养驯鹿为主要生产生活方式的民族,史称“使鹿部”,现有14个猎民点,饲养驯鹿头。于兰说,许多80后、90后也都传承着养鹿的传统,接羔啊、防疫啊,都做的很专业。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些年轻人还耐得住寂寞,一年天,除了下山参加传统节日的5、6天外,其余时间都在山上与驯鹿为伴,驯鹿已经成为他们生命的一部分了。

神秘美丽的敖鲁古雅幻如人间秘境

声明: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日报》官方







































娌荤枟鐧界櫆椋庢潈濞佸尰闄?
鐢叉哀娌欐灄鎼藉墏鑳芥不鐤楃櫧鐧滈


转载请注明:http://www.genhezx.com/ghszx/1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