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丨根治教师ldquo吃空饷rd
求智巷qiuzhilane
记录
观察
洞见
根据群众网上举报,近日河南省唐河县有关部门就大河屯镇部分学校教师“吃空饷”问题进行了调查并发布了处理情况的通报。通报称,有5名教师存在“吃空饷”问题,3名教师存在未按规定履行请假手续脱岗问题。据统计,这8名教师共涉及7所学校,当地有关部门对该8名教师脱岗期间的工资没收上缴财政并给予行政处分,给予涉事学校的校长等相关人员诫勉谈话等处分。
据调查,这8名在编教师几乎均以生病为由,未按规定履行请假手续脱岗。有的未在岗“吃空饷”并出资找他人顶岗代课长达天,差不多有三年半时间。自己长期“离线”在校外“赚外快”,“事不干,薪水照拿”,此类教师“吃空饷”现象不仅浪费了教师编制和财政经费,同时也破坏了学校的教育生态,影响其他教师的工作热情和教学质量,损害了学生的受教育权。
笔者了解到,自年以来,国务院办公厅、中央编办以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相继发文,组织力量对机关事业单位“吃空饷”问题开展集中治理,地方各级政府也都制定了相应的落实措施。对于教育系统“吃空饷”整治问题,年底,中央编办会同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就关于进一步挖潜创新加强中小学教职工管理出台的有关政策意见中,特别强调要从严查处中小学教职工“吃空饷”占用编制等问题。
从近年各地披露的情况看,机关事业单位“吃空饷”问题经过专项整治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遗憾的是“吃空饷”问题至今依然没有得到根治。教育系统由于事业编制总量大、占比高,“吃空饷”问题整治任务仍然比较艰巨,需要常态化监管和治理。
要进一步提高对“吃空饷”问题整治工作必要性的认识。在一些教师甚至学校负责人看来,“吃空饷”不侵占单位或同事的利益,其行为似乎不那么“可耻”“缺德”。因而“吃空饷”者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弄虚作假、胆大妄为。碍于人情,对于眼皮子底下发生的“吃空饷”情况,所在单位领导和同事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殊不知“吃空饷”侵占了国家利益和地方财政经费,损害整个教育系统的肌体,是一种妨碍社会公平正义的不正之风,为政策法规所明令禁止。
要进一步完善人事管理制度,堵住系统性漏洞。加强源头管理,在着力整治“吃空饷”遗留问题的同时,严防出现新的增量。对于提出长期请病假的教师,要对提供的病假证明材料进行核查,防止医生为教师开具虚假医学证明。要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监督功能,健全和落实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将教师“吃空饷”问题列入常规报告和审查议题,定期公开相关教师人事信息。
要充分依托现代互联网技术,推行阳光人事制度,提升人事管理科学化、现代化水平。阳光公开是治疗基层腐败和各种不正之风的“特效药”,是最好的“反腐剂”。本部门本单位的人事变动、工资晋级、岗位信息等可以公开的,要在政务网站或其他途径坚决公开,并公布举报电话、邮箱,对举报线索须及时核查处理。
要压实主体责任,严格责任追究。教育主管部门、纪检部门等要形成常态化联合治理工作机制,定期和不定期开展专项检查,督促中小学及时核实处理发现的问题。对“吃空饷”问题坚持“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坚决纠正违规行为。严肃处理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相关责任人,发现相关负责人与“吃空饷”教师之间存在利益输送行为并涉嫌违法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从唐河县对脱岗教师和有关学校负责人的处理方式上看,似乎有“罚酒三杯”、不痛不痒的味道,震慑效果不大。
客观地说,以生病为由脱岗“吃空饷”的教师,或多或少存在工作责任心缺乏或教学能力不足等问题。脱岗教师回归教育,后续如何使之胜任教学,仍然有文章要做。校长要以此为契机,努力在全校营造良好的组织文化,为教师创造更多的展示平台,提供教师闪光的机会,激励和引领教师成长。当然,校长本人首先要熟悉《义务教育校长专业标准》等要求,提升专业化管理水平。
作者
金佩庆
编辑
蔡寅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genhezx.com/ghsxw/127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