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呼伦贝尔有多少座机场吗
航空业的兴旺,
常常被视为一个地区走向繁荣的标志。
飞机的问世,让人们有机会走得更快更远,
与外界交流,与世界对话。
作为一个身处边陲的地级行政区域,
呼伦贝尔曾被冠以“老少边穷”之名。
走出去的人,
总会被问到“骑马上学”之类的尴尬问题。
随着一架次又一架次航班的开通,
交流变得越来越便捷,
了解也变得越来越深入。
如今每至盛夏,
飞向呼伦贝尔的航线
已经成为全国旅游热点。
机场、航班、机型的更迭变化,
都见证了呼伦贝尔
航空业筚路蓝缕的发展历程,
更是由闭塞贫瘠走向开放富足的缩影。
呼伦贝尔市境内共有民航支线机场4座,分别是:呼伦贝尔(海拉尔)东山国际机场(4D)、满洲里西郊国际机场(4D)、扎兰屯成吉思汗机场(4C)、加格达奇(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区)嘎仙机场(4C);通用航空机场5座,分别是:新巴尔虎右旗宝格德通用机场、根河敖鲁古雅通用机场(扩建中)、根河满归通用机场、莫旗尼尔基通用机场、阿荣旗通用机场;在建通用航空机场1座:陈巴尔虎旗天鹰通用机场;专业航空护林机场1座:扎兰屯航空护林站;军用机场1座:海拉尔西山机场。
▲呼伦贝尔市境内机场分布图(绘制:软糖嘟嘟)
境内规划建设通用航空机场11座,分别是:新巴尔虎左旗通用机场、鄂温克红花尔基通用机场、额尔古纳莫尔道嘎通用机场、额尔古纳恩和哈达通用机场、牙克石凤凰山通用机场、鄂伦春毕拉河通用机场、扎兰屯柴河通用机场、鄂伦春阿里河通用机场、额尔古纳室韦通用机场、额尔古纳室韦白鹿岛通用机场、扎兰屯浩饶山通用机场[1]。
▲呼伦贝尔市境内规划建设通用航空机场分布图(绘制:软糖嘟嘟)
截至年1月,呼伦贝尔市境内共有大小机场12座(包含在建的陈巴尔虎旗通用机场)。单从数量上看,呼伦贝尔市无疑是中国拥有机场最多的地级市(之一),为什么呼伦贝尔市会建有这么多座机场?
01
呼伦贝尔市机场的数量为何这么多?
1.面积大
你已穿越两省,我还没到达下一个嘎查
呼伦贝尔市曾经是世界上陆地面积 的地级市(年被西藏自治区那曲市超越),总面积25.万平方公里,占内蒙古自治区总面积的21.4%,占中国版图的1/40,相当于山东省与江苏省两省面积之和[2]。
▲呼伦贝尔市与其他省市面积等比例对照示意图(绘制:软糖嘟嘟)
同时,呼伦贝尔市地广人稀,年全市常住人口.01万人[3]。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总面积为呼伦贝尔市约1/16的北京市,年仅海淀区的常住人口就达.8万人[4]。因为呼伦贝尔市的人口密度较小、各旗市距离较远,所以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往来出行需要耗费大量时间。
▲从阿拉坦额莫勒到扎兰屯的路程示意(绘制:软糖嘟嘟)
以从新巴尔虎右旗的阿拉坦额莫勒镇到大兴安岭东麓的扎兰屯市为例,途经国道、省道、绥满高速、集阿高速,需要花费约8.5小时,总行程公里[5]。公里是什么概念呢?同样的距离,从山东省济南市出发途经河北省、天津市后可以到达辽宁省的葫芦岛市。同样的8.5小时,也足够从浙江省杭州市乘车到达山东省临沂市。
▲从山东省济南市到辽宁省葫芦岛市的路程示意(绘制:软糖嘟嘟)
近年来,呼伦贝尔市不断加大力度进行公路建设,“四横三纵”公路交通网络已经初步形成[6],道路状况不断改善,但是空间的壁垒始终无法打破。当地政府开始着眼于通用航空领域,希望利用小型航空器方便快捷的优势,在空中开辟出一条新“通道”。
▲2年7月27日,央视新闻联播报道了根河机场正式通航的新闻(来源:腾讯视频)
0年,呼伦贝尔市政府就拓宽通用航空服务领域问题,委托中国民航大学进行了研究论证,并出台了《拓宽通用航空服务领域,促进呼伦贝尔经济社会发展的研究报告》和《呼伦贝尔根河机场改建方案》。随后,内蒙古自治区发改委向民航局提出了将根河机场列为全国拓宽通用航空服务领域试点的申请。[7]2年7月27日,根河机场正式通航,这是中国首家使用小型航空器从事短途旅客运输业务的通用航空机场。建成初期,机场采用“空中巴士”模式运营,包机方便,客满即飞,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居民和游客的出行需求[8]。
▲中国飞龙通用航空公司的运-12E型通用飞机(绘制:软糖嘟嘟)
9年12月29日,内蒙古通用航空公司成功开通“海拉尔—阿荣旗”“海拉尔—莫旗”通用航空短途运输往返航线[9]。经过近10年的发展建设,如今呼伦贝尔市内“4+6”(4个支线机场和6个通用机场)“一小时”航空圈初步形成[10],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呼伦贝尔人民出行“ 一公里”的问题。
▲内蒙古通用航空公司的比奇空中国王i型飞机(绘制:软糖嘟嘟)
“十三五”期间,内蒙古自治区大力推进短途通用航空的建设,不但提高了当地居民出行的便捷性,还将短途通用航空广泛应用于人工降水、资源勘查、空中游览、航空摄影、草原鼠虫防治、航空护林、通信中继、电力巡线等领域,而且在医疗救护、抢险救援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中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年2月15日,内蒙古通用航空公司将4名呼伦贝尔市疫情防控指挥部成员和52公斤防疫物资成功转运至莫旗(来源:呼伦贝尔日报)
9年12月,湖北省武汉市爆发新冠肺炎疫情。年1月25日,内蒙古自治区启动一级应急响应。呼伦贝尔市境内疫情防控形势以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最为严峻。年2月15日上午,内蒙古通航一架空中国王型飞机搭载4名指挥部成员及部分医疗物资从海拉尔机场起飞,于10时21分安全降落在莫旗通用机场。此次应急保障飞行仅耗时58分钟,若通过陆路则至少需要约6小时[11]。通用航空短途运输的速度优势在实践中得到展现。
▲呼伦贝尔市内通用航空航线图(绘制:软糖嘟嘟)
呼伦贝尔市境内现已开通海拉尔—扎兰屯、海拉尔—阿荣旗、海拉尔—莫旗、海拉尔—新巴尔虎右旗、海拉尔—根河等多条通用短途航线。随着配套设施的完善和旅客数量的提升,航线数量和航班频次都将不断增加,呼伦贝尔市内短途通行会变得更加快捷。
2.地处偏远
漫漫归乡路
呼伦贝尔市位于中国东北部,纬度虽然不及黑龙江省漠河市,但仍是中国最靠北的城市之一。正是受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诸多因素影响,呼伦贝尔市人口外流严重,近年来人口呈现负增长趋势。根据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为.万人,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内共减少人,减少6.84%。[12]5年常住人口.65万人[13],比0年减少了约2.27万人。大量人口外流,也意味着当春节等长假到来的时候,众多在外地的呼伦贝尔人将会踏上漫漫归乡路。
▲呼伦贝尔地理位置示意图(来源:天地图)
依据百度迁徙年1月10日—1月24日春节前返程客流数据推测,排在呼伦贝尔人口流出前三位的城市分别是齐齐哈尔市(约23%)、哈尔滨市(约10%)、北京市(约8%)。
▲呼伦贝尔市人口流出主要城市示意图,注:比例为占流出人口总数的比例(绘制:软糖嘟嘟)
呼伦贝尔市与北京市的直线距离约公里,驾车全程约.2公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乘坐火车是在外求学、务工的呼伦贝尔人回乡的 方式。以K/次列车为例,自年1月6日其前身/次列车开行至今,已经有27年的历史,可以说几乎每一位从呼伦贝尔去往北京方向的旅客都曾经乘坐过这趟列车。
▲乘坐K次列车到达海拉尔火车站(拍摄:软糖嘟嘟)
K次列车自满洲里站出发,先后途经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天津5省(直辖市)才到达北京站,中途停靠29站,运行里程公里,全程用时至少31小时40分[14],并且这已经是铁路系统经历多次提速后的最快数据。
▲/次列车路线图,请以网站 数据为准(绘制:软糖嘟嘟)
相较于K次列车用时31小时40分的漫漫长路,从北京飞往海拉尔的航班仅需2个多小时,民航的速度优势凸显。尽管如此,对于生活在其他旗市的呼伦贝尔人而言,只有一座民航支线机场还远远不够。
▲呼伦贝尔市公路客运总站是从海拉尔区去往各旗市的公路交通枢纽(来源:腾讯地图)
正如前面所讲,呼伦贝尔市的面积太大了,去往辖区内其他旗市的旅客还需要经历多次换乘才能最终到达目的地,例如:去往根河林区的旅客,到达海拉尔后还需要换乘至少3个小时的汽车或7个小时的火车;去往大兴安岭以东如扎兰屯等地的旅客则更多选择在齐齐哈尔换乘2个多小时的火车。而对于居住在更为偏远的乡镇、村庄、嘎查、苏木的人们来说,归乡的路途要更加艰难。
▲说到路途遥远,不禁让人联想到电影《非诚勿扰》中描述从北京到云南省蒙自的情节。
呼伦贝尔人回趟家确实太难了(绝望.gif)
▲河北航空的波音-型客机(绘制:软糖嘟嘟)
年2月25日,满洲里西郊机场正式运营,由海南航空执飞的满洲里—北京的航线也正式通航。2年6月18日,加格达奇嘎仙机场正式运营。2年12月5日,由中国联合航空公司执飞的加格达奇—哈尔滨—北京航线正式通航。6年12月28日,扎兰屯成吉思汗机场正式营运。9年10月27日,由河北航空公司执飞的北京大兴—扎兰屯航线正式通航。现在,呼伦贝尔人的出行方式有了更多选择,长途旅行不再漫长。
3.护林防火
大兴安岭的守护者
大兴安岭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黑龙江省西北部,是松辽平原与蒙古高原的分界,是黑龙江和嫩江的分水岭[15],北起黑龙江畔,南至西拉木伦河上游谷地,全长多公里,总面积32.72万平方公里,其中内蒙古自治区境内约24万平方公里,黑龙江省境内8.48万平方公里[16]。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地跨呼伦贝尔市、兴安盟9个旗市[17],其主要分布在呼伦贝尔市。
▲呼伦贝尔市地形图(绘制:软糖嘟嘟)
大兴安岭呈东北—西南走向,贯穿呼伦贝尔市全境,将呼伦贝尔市分成为了三个区域,分别是:牧区,包含人们常说的牧业四旗(新巴尔虎右旗、新巴尔虎左旗、陈巴尔虎旗、鄂温克自治旗)、海拉尔区、满洲里市、额尔古纳市南部和牙克石市西部;农区,包括扎兰屯市东部、阿荣旗和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大兴安岭以西也有部分农垦区分布);林区,包括根河市、额尔古纳市北部、扎兰屯市西部、牙克石市、鄂伦春自治旗和加格达奇区(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其中,林区面积约占呼伦贝尔市总面积的45%以上(含加格达奇区)。
▲呼伦贝尔大兴安岭林区示意图(绘制:软糖嘟嘟)
大兴安岭是我国面积 的原始森林,是中国重要的林业基地之一,其森林生态系统在涵养水源、保育土壤、碳汇制氧、净化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8],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由于呼伦贝尔市春秋两季降水偏少、气候干燥、大风日数多,森林(草原)防火形势十分严峻,森林防火工作成为了大兴安岭各林业局的头等大事。大兴安岭面积广阔、地形复杂、植被茂密,着实给森林火险预警和救援工作出了一道难题。
▲0年4月16日,在呼伦贝尔市扎兰屯航空护林站停机坪上的直-9直升机和运-5运输机(来源/摄影:中国政府网/王泽蔚)
因为航空护林不受地面交通及地形地貌的影响,具有速度快、机动灵活等特点,所以在森林(草原)火灾预防与扑救行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呼伦贝尔市境内分布有5座航空护林站,分别是海拉尔航空护林站、加格达奇航空护林站、根河航空护林站、根河满归航空护林站和扎兰屯航空护林站,它们都隶属于应急管理部北方航空护林总站。除扎兰屯航空护林站建有专门的机场以外,其他4座航空护林站都是与民航或通用航空机场共用跑道。
▲7年5月2日,内蒙古大兴安岭毕拉河林业局突发森林火灾,根河满归航空护林站协调5架直升机紧急奔赴火场。(来源:中国林业网)
航空护林站发挥着空中巡逻报警、火情火场侦察、火场空中指挥、机降灭火、索降灭火、吊桶灭火、航空化学灭火、火场急救、空运扑火物资、撒放防火宣传品以及森林资源调查等作用[19]。呼伦贝尔市境内通用航空机场数量的增加,扩大了航空护林巡查覆盖面积,提升了到达火场的速度。
▲东北通用航空的运-5运输机(绘制:软糖嘟嘟)
呼伦贝尔市境内航空护林最常见的固定翼飞机是国产运-5型运输机。该机型于年开始服役,是 种自行制造的运输机,原型为苏联40年代设计的安-2运输机。服役已有60余年的运-5运输机,至今仍活跃在航空护林的一线。
▲中国飞龙通用航空公司的米-26直升机(绘制:软糖嘟嘟)
直升机具有悬停索降、 投送等功能,是航空护林机队中必不可少的机种。常见的机型包括直-9、米-、卡-32、EC-、AS-等。值得一提的是,在近年来多次森林草原消防救援任务中,人们都能看到米-26直升机的身影,它是世界上仍在服役的最重、 的直升机[20]。
4.气候寒冷
高寒飞行试验场
呼伦贝尔市地处温带北部,大陆性气候显著。以根河与额尔古纳河交汇处为北起点,向南大致沿北纬°经线划界:以西为中温带大陆性草原气候;以东的大兴安岭山区为中温带季风性混交林气候;低山丘陵和平原地区为中温带季风性森林草原气候;乌玛——奇乾——根河——图里河——新帐房——加格达奇北纬——°“蒙黑界”以北属于寒温带季风性针叶林气候[21]。这让呼伦贝尔市拥有寒冷漫长的冬季,是我国冬季平均气温 的地区。
▲全国 气温实况图(来源:中央气象台)
呼伦贝尔市的冬天通常是从当年11月到次年3月,冬季严寒漫长,冷空气活动频繁,积雪深且积雪期长[22]。以海拉尔区为例, 气温一般出现在每年的1月,1月平均气温达到-30℃以下,历史 温出现在年1月15日,达到了-49.3℃[23]。
▲海拉尔区平均气温及历史 温(绘制:软糖嘟嘟)
海拉尔拥有一座飞行区等级为4D、消防救援等级为7级,医疗救护等级为6级的民航机场。因具备极寒的气候条件与专业的地面服务保障能力,呼伦贝尔东山机场成为了我国多种国产军用、民用飞机进行寒带试验飞行的常用机场。此前运-8、AC直升机、AC直升机、AC直升机、Z-11直升机、ARJ21-客机、运-20军用运输机等多型号国产飞机都曾在这里进行过高寒试飞。
▲0年1月17日,中国商飞ARJ21-飞机架机转场海拉尔进行高寒试验(来源:中国商飞新闻中心)
高寒试飞主要是检验飞机各项飞行指标在极寒天气条件下的可靠性,旨在对飞机在极端复杂环境下进行一系列性能测试[24],是一款飞机在定型投产前必不可少的一项试飞科目。
▲中国飞行实验研究院的ARJ21-飞机架机(绘制:软糖嘟嘟)
9年12月27日,国产C大型客机架机在上海浦东机场起飞。至此,C大型客机6架试飞飞机已全部投入试飞工作,项目正式进入“6机4地”大强度试飞阶段。随着C客机试飞工作有序进行,笔者期待不久后的某个冬天能在呼伦贝尔东山机场看到她的倩影。
5.三国交界
保卫祖国北疆
呼伦贝尔市地处三国交界地带,北和西北部以额尔古纳河为界与俄罗斯接壤,西和西南部同蒙古国交界[25],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年以后,当地先后爆发了呼伦贝尔军民抗俄运动、蒙旗“独立”事件、色布精额匪帮侵掠海拉尔、中东路事件、海满抗战、诺门罕战争、苏联红军“八月风暴行动”[26]等数次军事冲突,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恢复到相对和平的状态。
▲诺门罕战争时期,日军飞行第64战队的九七式战斗机(来源:维基百科)上世纪50年代末,中苏交恶,边境局势再度陷入紧张。年,珍宝岛事件爆发后,中苏关系一度降至冰点,苏联更是在中苏边境陈兵百万,战争一触即发。充满戏剧性的是,上世纪50年代初,为接收苏联支援中国进行 所需物资而建立的海拉尔西山军用机场,此时却成为了反击苏联核讹诈的最前沿。年7月8日,空39师某大队,由通化市三源浦移防海拉尔西山机场,巩固当地的防空力量[27]。从此海拉尔有了空军战斗机部队驻防。
▲驻海拉尔西山机场空39师某大队的歼-6战斗机(绘制:软糖嘟嘟)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中苏关系才逐渐缓和。年4月24—25日,“上海合作组织”五国元首在莫斯科举行会晤。以中国为一方,以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为另一方签署了《关于在边境地区相互裁减军事力量的协定》。协定规定在长达0多公里的边界线各自一侧公里范围内,裁减后每方保留的陆军、空军、防空军航空兵的总人数不超过13.04万人。[28]此后中俄边境百万大军压境的局面一去不返,战斗机在城市上空巡航发出的轰鸣成为很多80后、90后海拉尔人童年时代的 记忆。
▲中国空军的歼-7G型战斗机,型号及涂装并非海拉尔驻军(绘制:软糖嘟嘟)
这个时期出现在海拉尔天空中的战斗机以歼-6、歼-7为主。3年7月,参加“和平使命-3”中俄联合军演的2架米-运输直升机、4架直9武装直升机,搭载72名官兵,从海拉尔西山机场起飞,向俄罗斯境内的沙戈尔机场投送[29]。时至今日,仍有各型战斗机、轰炸机、运输机经由海拉尔西山机场进行转场或飞行训练,但当地已无常驻的战斗机部队。
6.飞行体验与飞行培训
你咋不上天呐?好的!
近年来,呼伦贝尔市着手打造“4+6”(4个支线机场和6个通用机场)“一小时”航空圈,通用航空事业蓬勃发展。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十三五”时期通用航空发展规划》,呼伦贝尔市境内的通用机场在年将达到17座。虽然通用航空业井喷式发展,但飞行员及飞行地面保障相关人才数量却面临巨大缺口。为此,当地政府、企业、院校在专业人才培养引进、科技研发咨询、教育实训基地建设与应用等多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30]。
▲中国民航大学内蒙古飞行学院停机坪上的DA-62型教练机(来源:
转载请注明:http://www.genhezx.com/ghsmj/9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