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用生命捍卫职责记根河市看守所的民
警察,这一职业头衔,老少皆知。“有困难找警察”几乎成了国人的口头禅,对于警种,随便一问,人们可一口气答道:刑警、交警、片警、狱警还有特警。但很少有人知道,还有一个警种叫做:监管警察。他们工作的地方叫看守所。
呼伦贝尔市公安局监管支队支队长姜勇说:监管警察有些像狱警,但又不同于狱警,监狱关押的均为服刑人员,看守所羁押的人员成份复杂,有刑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女性还有未成年人。面对这样的监管对象,做一名监管警察所要具备的警种能力,绝非勇敢就行。他们不仅要有迅雷不及掩耳的快速反应,还要有和风细雨的工作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要有国家情怀的责任担当。
这是一支何等精兵强壮的队伍?当我们走进连续14年获得“国家一级监管所”的根河市看守所时,墙上的照片告诉我们,这是一支不年轻的民警队伍,也许是精兵但绝不强壮。在身患肝癌依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的陈全红所长不紧不慢的讲述中,我们得知,这是一支身体极度透支的监管队伍,他们的强壮来源于内心的强大。当这些带病坚持工作,因工作而贻误病情的民警名字被一一道来时,只在瞬间便有一种敬佩油然于心头。这是一支用生命悍卫职责的警察队伍!
在最寒冷的地方
奉献最炽热的能量
根河,这个在祖国版图上很难找到的县级市,却是中国最冷的地区,有“中国冷极”之称。据资料显示,这个市的年平均气温为零下5.3度,每年零下40度的天气长达两个月之久,这里的取暖期为9个月,故有“有冬无夏,春冬相接”的说法。年4月9日,我们冒雪走在通往根河市看守所的路上,寒意阻止了春的脚步,那是一种彻骨透心的冷。然而,监管警察的故事,却炙热滚烫,可化冰可融雪可滋润心甜。
过去对监管的要求大致是别越狱别跑人,做到这点只要严防死守就行。新形势下对监管的要求是,要不断提高对在押人员的教育改造管理质量。这一要求的提出,把以人为本放在了首位,把教育管理提到了重点。陈全红所长说,监管工作,说穿了是拯救犯人灵魂的工作,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针对犯人的特点,根河市看守所在工作实践中,探索出“四法感化法”的工作模式,即政策感化法、谈心感化法、人性感化法、亲情感化法。这“四法”总结起来容易,做起来并非易事一桩。
五十大几的谢青岭患有严重的糖尿病,刘贞也是位血栓患者,两位民警为了每月雷打不动的政策法律讲座和每周必开的民主生活会,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备课和收集资料上,他们以大量案例深入浅出的讲解,往往让在押人员痛哭流涕,悔不该当初。几年下来,他们积攒了10多万字的讲课资料,陈所长说,这些资料凝结了他们的汗水,渗透了他们的情感,是所里宝贵的财富。现在,在押人员都亲切地称他们为“老师”,听老师讲课,已成了在押人员每月企盼的事儿。故意杀人犯徐某(已执行)、李某某听了几堂课后,泪流满面地说:“如果早一点知道这些,我们就不会犯下伤天害理的罪行了,我们是死有余辜啊。”死刑犯能说出这样的话,足以见得监管民警所付出的辛劳有多大,况且还是两位身患重病的民警。
如何把对抗心理化为信任心理?根河市看守所采用的谈心感化法收效颇佳。一位叫陆某的在押人员,因散发邪教宣传品涉嫌利用邪教组织破坏法律实施被刑事拘留。她的抵触情绪非常严重,不吃不喝大闹监区。所里安排老民警王宝刚对她进行谈心感化工作,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不厌其烦的谈心,胜似亲人的关怀,终于感动了陆某。她说:“没想到进了看守所,倒像进了学校。”重刑犯王某被判死刑后,心情极度烦躁,经常与同监室在押人员吵架,与监管民警抗衡。监管民警抓住他求生的心理,动之以情,晓知以理的做他的思想工作,他的思想包袱放下了,举报了一起杀人案,经查,此案属实,人民法院及时兑现了政策。事后,这名曾经的死刑犯说:“起初我闹监是为了保命,后来举报是不想让不法分子逍遥法外,继续做危害社会的事。”几年来,根河市看守所利用政策攻心和谈话教育等多种形式,为刑侦部门提供案件线索多条,现已破获余起,为国家和人民挽回经济损失近百万元。
把在押人员当人看,是根河市看守所多年坚持的人性感化原则。这个所提出的“文明、理性、平和”管理理念已运用于实际工作中,同时得到了实践的检验。在押人员王某某是个私企老总,因诈骗信用社千万元被捕。关押后经常违反监规,辱骂民警。民警从为他买衣服、袜子等生活用品入手,关心他、感化他。特别是他几次心脏病突发,都是民警及时施救,看守所为其垫付医疗费。在被判无期投放监狱时,他激动地说:“如果没有看守所民警的照顾,我早就死了。我一定好好改造,争取减刑。”一名在根河市看守所押了三年零两个月的死刑犯,执行前要求给看守所的民警打个电话,他说,在押期间他得过两次重病,警察们为他端屎端尿,忙前跑后,一定要把感谢的话在临刑前说给看守所的警察听,并告诉这些警察,他来世绝不再犯罪。
根河市看守所的民警们就是用这样一种充满对人性的关爱情怀,用年复一年月复一月的热情,唤醒了一个又一个收押人员的良知。在祖国最寒冷的地方,散发着最热的能量,使一个鲜为人知的看守所连续14年成为国家一级监管所。
在最寂寞的岗位
付出最快乐的情怀
有人说,监管警察是最寂寞的岗位。这一说法,我们在根河市看守所得到验证。这个坐落在群山脚下的看守所始建于年,29年来,这个所的民警最多时只有现在的21人,最少时只有十几人。无论工作条件、环境有多大改变,他们面对监区的工作内容却从未改变。一扇大门一串钥匙,是他们工作内容的全部。这里的警察调侃道:“犯人是有刑期的,我们却是无期的。”然而,当我们走进他们之中,感受到的却是寂寞岗位上的快乐付出。
顶风冒雪,我们驱车来到根河市看守所。规整的小院,洁净的楼道,窗台上盛开的杜鹃,走廊墙上的各种图表,以及醒目的岗位责任制度,无处不给人一种清新、严谨、奋发、向上的感觉。据所长陈全红介绍,近年来,这个看守所每月平均在押50人左右,监管民警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他们没有节假日,连病休都难做到,与其他警种相比,每人每年要超出个工作日,况且他们走进监区后要连续工作24小时,这种面对犯人与外界隔离的工作,不仅仅只是寂寞更有责任的压力。如何缓解民警们的岗位压力?根河市看守所为此做出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即变寂寞为快乐。他们赋予枯燥的工作形式以丰富的内容,先后制定了《根河看守所警戒制度》《根河看守所收押、信息采集、提讯、提解、出所制度》《根河看守所心理健康教育、谈话制度》等46项工作制度。结合这些制度的落实,从每一细小环节抓起,让民警们动起来,让制度活起来。
为了使这些制度落实到工作中,根河市看守所根据工作性质设立了综合岗、巡控岗、监视岗、管教岗和深挖犯罪岗,就这些岗位开展民主评选优秀岗位人员活动,每岗评选出一名优秀岗位人,设立元的岗位奖励基金。民警们说:“得不得元钱不重要,爱岗敬业这个名声很重要”。通过这样的活动,加深了监管警察的职业荣誉感和归属感,调动了民警的工作积极性。为了让谈话制度收到良好效果,根河市看守所经常组织在押人员进行集体教育活动,如今年3月份开展的《弟子规》教育活动,监管民警与在押人员展开了互动,通过学习讨论,谈心得、谈看法,许多在押人员表示,要做一个与人和谐相处,维护监室良好秩序的人。为了监室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看守所利用季节变化开展预防疾病活动,为在押人员讲解防病小常识,提醒在押人员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培养在押人员良好的卫生习惯。在这个看守所上至所长下至警察都拿着抹布,擦过监室的每一寸地砖,每一根钢管,每一道铁门。这里的监区没有灰尘,闻不到异味。监管人员的身体力行,直接影响着在押人员的行为准则,他们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各监室每日都认真打扫,定期消毒,按时晾晒被褥。这么多年来,根河市看守所从未发生过传染性疾病,也从未出现过不洁性食物中毒。因为他们始终坚持在押人员吃熟、吃热、吃卫生。除此之外,这个看守所还有一个坚持,就是每日坚持做广播体操。合理安排一日生活制度的推行,不仅让监管人员枯燥的巡视灵活多样,也增加了在押人员悔过自新的信心。
寂寞的岗位,快乐的工作,根河市看守所的民警们就是这样将严格的岗位制度和责任制贯穿于工作始终,做到了各司其职,守土有责。他们除规范在押人员的安全准则外,20分钟巡视一次监室的制度雷打不动,每月进行两次以上清监和安全大检查的规定风雨无阻。民警们说,走进监区就要六根清净,放下一切杂念,只把安全二字牢记心间。在他们看来,安全是看守所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有道是“监所无小事,事事系安全”。我们在根河看守所见到了上任所长任孟江和现任所长陈全红,没想到两人共同的感受一个字都不差:“天天告诉自己不能出一点错!”这就是看守所的工作,寂寞与快乐同在,压力与责任并存。
在那些“与世隔绝”的日日夜夜,监管民警的每一根神经都是紧绷的,他们生怕一时的疏忽,酿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在押犯王某某的自杀行为,故意杀人犯夏某某的自残企图以及预谋了半年之久的袭警越狱活动,都在监管人员的洞察中宣告破灭。所长陈全红说,在安全监管上,根河市看守所提出了“十式”管理法,即措施安全式、制度规范式、管教包监式、观念法制式、奖罚结合式、正面引导式、家属规劝式、爱心感化式、延伸帮教式。在此基础上做到“六结合”,即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相结合、定时巡视与不定时巡视相结合、重点检查与“拉网式”检查相结合、管教接触与安排监管相结合、日常考察与定期评比相结合、看守监管与武警执勤相结合。且不说,这些经过实践检验的总结有多难,但就那一个个奖状、一尊尊奖杯的取得就知道做到“十式”“六结合”付出的努力有多大。
在最艰苦的环境
实现最美丽的人生
姜勇支队长说,国家一级监管所的荣誉不是轻而易举可得的,年年评选,层层筛选,所所相比,差一点都不行。今年自治区才有11个所获此殊荣,占自治区全部所的10%,根河所便占其一,而且是连续14年。
对于这支队伍,姜支队长不仅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还十分心疼这些在最艰苦环境下取得非凡业绩的监管民警们。他说,他们是在用生命悍卫岗位职责的人民警察。据说,近十几年间,这个所的民警由于疾病去逝的人数不小于10人,这些去逝的警察没有一个超过60岁,多数都是带病坚持工作多年。姜勇说,这些人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但是他们那种敬业精神,那种责任担当,令人敬佩。
年1月,49岁的陈全红由阿龙山镇派出所调到根河市看守所任所长。他说,同为所长,工作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面到点,由动到静,由社会管控到监所管理,他在适应的过程中,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心理压力。他妻子说,老陈的工作由乡镇调回市区,离家近了,回家的次数却少了。为了监区的安全,为了监管民警的稳定,他吃住在监所,了解每个在押人员的思想动态,建章立制,养花种草,治理卫生死角。听民警讲,在陈所长的带领下,这个没有保洁员的看守所,从监室到办公室的踢角线都是民警们用牙刷一点点刷出来的。就这样,本该8个月复查一次的肝硬化,拖到15个月。一查,医生说:“你走不了了,让家属来。”听了医生的话,陈所长一没问病情,二没找家属。他说:“别开玩笑了,我就请了10天假,不走可不行。”医生急了:“你长了个肿瘤,必须手术,取出后才知是良性还是恶性。”年7月23日,陈全红在北京做了手术,结果出来了:肝癌。随后又做了介入手术,有些指标总是下不来,医生建议住院观察治疗,陈全红放心不下所里的工作,前前后后只休了3个月,带些中药就回所上班了。他说,人吃五谷杂粮,哪能没病没灾,有病了躺下了,和死了有什么区别,能坚持上班,我绝不在家休息。他说,工作是件快乐的事。
尽管陈全红把疾病看得如此淡漠,但他日渐消瘦的身体和时常冒出的虚汗,还是让局领导和同事们为他担心。局领导,以命令的口吻告诉他,不许再值夜班。夜班不值了,但手机每晚都在枕边,每天七点半,他都会赶几公里的路程,准时到所巡察监室。坑坑洼洼的路况,每颠簸一下,刀口就钻心的疼,所里同事说,既便是大冬天,也常常看到所长进屋时一头是汗。在陈所长身体力行的感昭下,全所民警工作热情极为高涨,头疼脑热没有请假的,加班加点没有发牢骚的。所里一位叫刘宝的民警,血栓刚出院,走路还不利落,几次打电话要求上班。他说,所里人手少警力不足,能上班就不能在家呆着。陈全红说,面对这样的民警,他没有理由不努力工作,不带好这支队伍。
根河市公安局张丽娟书记说,看守所的民警身体查不出毛病的人几乎没几个。医生说,看守所的工作性质造成了从警人员严重的心理压力,工作性质打破了人体生物钟,长年累月的无规律生活,都极容易使人患上各种疾病。目前,这个所除已逝的陈所长之外还有刘晓红患有白血病,何长顺患有血栓,刘贞患有血栓,好几个民警患有严重的腰间盘突出。
今年58岁的前任所长任孟江,1年由基层派出所调到看守所任所长,13年的监所管理,除积累了许多监管工作经验外,也攒下了一身病,糖尿病、痛风、腰间盘突出,特别是心血管疾病,已让他的心脏支了5个支架。一米八十多的大个子,如今让腰间盘突闹得走路都很困难。为了他的身体考虑,局领导硬把他从看守所调到局直工作。他感谢局领导对他的关心,但他更放不下看守所的工作。隔三差五就一瘸一拐地到7公里之外的所里看看。他说,比起其他地方,看守所的工作环境的确很差,年前,看守所仅为一排四处透风的平房,长达7个月的取暖期,由于经费原因,燃料严重不足,为了保证监室的温度,民警们计算出每天几次最佳烧锅炉的时间、用煤量。为了节省每一分钱,无论天多冷,无论夜多黑,民警们都要将冻在煤车上的每一块煤清理干净。为了补充在押人员伙食费用的缺口,看守所的民警们每年都要种植7、8亩地的蔬菜。年复一年民警们的许多个休息时间都是在田间地头度过;年复一年许多个深夜十点、零晨两点民警们都在为在押人员烧火打更。条件很差,环境很苦,民警们却很热爱自己的岗位,刘广福的哥哥几次提出要为他调换一下工作,他都坚持不换,结果病倒在工作岗位,抢救无效身亡。任孟江说,死后连工伤都没定上,因为抢救时间超过了48小时。既便如此,这些人无怨无悔。
在这个祖国最北方的边陲小镇,在这个北纬52度的极寒地区,监管民警们用火一样的热情,感化着那些陷入迷途的犯人,用快乐的心态坚守着永远无法快乐的岗位,用生命讲述着爱岗敬业的故事。姜勇支队长说,选择了监管民警,就是选择了“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这一职业不仅是对一个人意志的考验,更是对一个人品行的检验。根河市看守所的监管民警们,用实际行动通过了考验,接受了检阅!
有人说,监管民警工作的内容是,管的是3种人,刑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走的是3个点,家里、单位、监区;做的是3件事,收押、看守、投送,说的是3句话,认罪伏法、好好改造、重新做人。3个3似乎概括了监管工作的全部。但个中艰辛、单调、寂寞、清贫,只有每个监管民警才能体会到。
连续14年被评为“国家一级监管所”,一个让人听起来都不容易做到的事情,根河市看守所做到了。
今年4月末,我们曾走进这个一墙荣誉却鲜为人知的看守所。身患肝癌晚期,却依然坚守在岗位上的所长陈全红以他内心的强大为我们展现了监管民警的情怀。
那些平凡的人、平凡的事,令人感动,难以忘怀。相约待陈所长复查后再听他讲关于根河市看守所的人和事,年6月30日,接到陈全红爱人的短信:陈全红于当日16时17分在根河市病逝。
我们用复杂的心情整理了两次采访的素材,仅以此稿献给默默无闻的监管民警们。
致敬!用生命捍卫职责的根河市看守所民警们
来源:根河市记者站张文秀
编辑:阿荣高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genhezx.com/ghshj/10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