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这么热,这趟超级清凉的列车了解一下澎
最近,全国很多城市开始了
“烧烤模式”
比如:北京
再比如:株洲但在我们地大物博的祖国却有这么一片清凉的土地:
内蒙古自治区根河市
被称为中国“冷极”
这里年平均气温-5.3℃
极端低温-58℃
年封冻期天以上
临近9月中下旬
根河就要开始准备供暖……
而今天16点,它的气温是:
您要是问:这么清凉的地方,该怎么去呢?
那你可问对人了!
牙林铁路中国铁路图通往根河的“牙林铁路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它诞生于20世纪中叶大兴安岭的开发,林区工作人员是它主要的群众基础,而当历史走到了封山育林的今天,陪你同坐这条铁路的人依然没变。
牙林铁路互动百科图牙林铁路的“牙”是指呼伦贝尔市的牙克石,“林”并不对应某个地名,而是代表这条铁路沿线穿越的大兴安岭,牙林铁路的另一端在呼伦贝尔的最北端—满归。
牙克石是呼伦贝尔境内两条铁路线以及呼伦贝尔与黑龙江、吉林、辽宁、北京的跨省铁路线的交会站,但这个交通枢纽本身平平淡淡,很难吸引旅行者在此落脚,所以我们在这里暂且将牙林铁路延长至海拉尔。
《后来的我们》在牙林铁路取景刘若英微博图在介绍这条铁路线之前,有必要简介一句,虽然我们常常脱口而出呼伦贝尔大草原,但呼伦贝尔不只有草原,它还有湿地与森林(即大兴安岭),它是一个面积达25万平方公里的地级市,驻地为海拉尔。
本地人更习惯以车次“”指代这趟列车。它由中车生产的DF内燃机车牵引,时速只有高铁的十分之一,而同样线路走公路也比它快了近一倍。它慢吞吞地在大兴安岭画着“几”字形展线,厚重的哐当哐当声听起来像是随时都会跑不动而停下来。票价同样与这个时代脱轨,平均每公里不到8分钱为它赢得了“公益列车”的美誉。
准备发车的次列车中国铁路图相比汽车,便宜的牙林铁路是这条线上的通勤之选——你会在早上看到身着校服的学生搭乘火车去上学,而在冬季大雪封山时,它也会成为沿途居民出行的唯一交通方式。
稀稀拉拉的乘客中大部分是林场工作人员,有些已在大兴安岭生活了大半辈子,他们或许会告诉你,在公路网还不发达的上个世纪,遇上大兴安岭起火,进山灭火也要坐这趟车。
车身上标注的车次望京老干部图至于车窗外的视觉盛宴,从海拉尔出发后一路渐入佳境。牙克石至煤田的大约70公里路段,夏季的铁路两边是金黄的油菜花海。接下来,麦田、草甸间或出现,过了根河湿地后,便真正进入了这条铁路线的精华段—持续4小时穿行于大兴安岭。火车与森林若即若离,时而让你远望林莽起伏,时而近得开窗便能伸手摘叶,秋天满目的金色更会让你有跳窗的冲动。
在呼伦贝尔与相邻的东北,林区铁路并不只有这一条,但如齐古线(齐齐哈尔—古莲)是贴着兴安林海的边缘,穿越长白山的浑白铁路始终与森林保持距离,只有牙林铁路直插大兴安岭腹地,兼容于大兴安岭中。它的秋色与大名鼎鼎的西伯利亚大铁路类似,但你无须护照签证,乘坐牙林线既省钱也省时得多。
冬季列车中的大爷,由于锅炉烧得贼热,你肯定想不到,此时车外已降至零下42摄氏度中国铁路图牙林铁路只有硬座和硬卧两种车厢。车内设施如你常见的绿皮车一样,不过由于运载量不大,车厢很干净,也没有异味。
牙林铁路其实是由3条线路组成,牙克石—满归是中线,另外还有两条较短的西线(莫尔道嘎—朝中)和东线(伊图里河—加格达奇),也都穿越大兴安岭,如今西线是莫尔道嘎—满洲里的一部分,东线是海拉尔—哈尔滨的一部分。
伊图里河站Wikipedia图莫尔道嘎—满洲里(反向为海拉尔—莫尔道嘎)本是一条非常棒的森林+草原的赏景路线,前半程看森林,中间湿地过渡,后半程看草原。遗憾的是,两个方向的路线都在深夜经过草原。
电影《莫尔道嘎》,王传君主演,全程在莫尔道嘎取景,配图就是莫尔道嘎森林豆瓣电影图莫尔道嘎站望京老干部图但森林部分(即莫尔道嘎至根河段)不受影响,15:43从莫尔道嘎发车,18:11抵达根河。若是秋天到访,伴着夕阳西下,窗外层林尽染的大兴安岭仿佛展开了一幅油画,令人目不转睛。比如下面这一张:
牙林铁路上的夕阳望京老干部图随着根河到站太阳也跌落地平线,步入黑夜后的线路直到海拉尔都与牙林中线重合。
实用信息
牙林铁路每天仅1班,早上5点半从海拉尔发出,下午6点多抵达满归,反方向车次类似(晚1小时发车),也是白天运营。除了在线购票,可以在开车前直接去售票厅购买。不用担心买不到票,同这一地区林多人少的特色一样,列车也很少有坐满的时候。
不同季节,将在这条线上看到大兴安岭不同的色彩,开春第一场雨后,森林开始显绿,在夏季达到浓艳的顶峰,秋色从9月开始上演一个多月的“染色季”,从金黄走向绛红,直至“燃”尽后谢幕,冬季的林海雪原只有一种色—冰清玉洁的白。而现在,为了避暑,了解一下?
本文撰稿:中国中车
转载请注明:http://www.genhezx.com/ghszx/17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