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自驾内蒙东部视频游记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位于呼伦贝尔盟(现呼伦贝尔市)东部、嫩江南岸、大兴安岭东南麓,莫力达瓦西部、北部与鄂伦春、南部与阿荣旗接壤,东部与黑龙江讷河隔嫩江相望、是全国达斡尔民族居住最为集中的地方。莫力达瓦山清水秀、林木繁茂、自然资源丰富。达斡尔族人民热情好客、友善待人、爱憎分明、能歌善舞,一曲悠扬的“映山红花开满坡、达斡尔姑娘爱唱歌”是我们最先熟知的达斡尔民歌;全部用桦木和玻璃棵子(柞木)打制成的大轱辘车驰骋在田间地头、山间小路;用“塔头”、上房草盖成的房屋冬暖夏凉、傍晚伴着缕缕炊烟出入村子的牛马群、狍皮衣、桦皮桶、老太太叼着的长烟袋、吊在房梁上的摇篮养育达斡尔的几代人;奶子面片、香甜酸奶、三指膘的手把肉和血肠沾着韭菜花是那样的解馋,达斡尔民族特殊的生产、生活、民居方式别具风格,民族文化、民间习俗灿烂多彩。40多年前的年8月以后,名北京知识青年告别学生生涯,先后来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东部的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插队落户。其中有一伙北京知识青年打着要和少数民族群众打成一片、到最艰苦地方锻炼的“借口”,实为向往以前在电影、书本上所见骑马、打猎、游牧的少数民族浪漫、奇异生活,谢绝分配到莫旗南部平原汉族居住区,来到莫旗北部山区达斡尔族居住区的腾克公社,在此开始了他们踏上人生道路的重要转折点。在这里,他们和热情、豪放、古朴、善良的达斡尔族乡亲们共同劳动、生活,结下了生活的友情。他们学会犁地、播种、铲地、收割、打场等各式各样的农活,学会上山打柴、生火做饭、种自留地等各种生活本领,更学会接人待物、处理所遇到的错综复杂社会现象的社会经验,为他们今后的人生道路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在这里,他们有欢乐、有苦恼、有挫折、有初恋,尽管他们经历的时间长短不一(短则数月、长达数年之久),但每个人在莫力达瓦的日日月月是刻骨铭心的,难以割舍的第二故乡情却是终生难忘的!怪勒生产队与前霍日里生产队同属腾克公社,相聚35里丘陵山路。因怪勒居通往尼尔基要道,去旗里办事都要通过这里,加上两村知青脾气、性格相投,因此交往频繁,几十年友情不断。至今40多年如白驹过隙,我们都已跨越花甲,且从不同岗位退休,然而对莫力达瓦的难忘经历,却每每萦绕于怀,我们以为青春栖居之地,即为永世故乡。从秋末到开春,大家相约着,要出本送给自己、也送给友人、更送给后代的文集。翻箱倒箧找寻资料,搜索枯肠钩沉记忆,促膝围坐彼此启发……委实有点“老夫聊发少年狂”的味道。终于经过半年多的努力,一本名曰的插队回忆录面世,书中收录的是27位当年在怪勒与前霍日里生产队部分北京知青的文章,不管是40年前的文字、图片以及今天的回忆,皆取其自在而来的原生态,都不曾商定和预设一个杠杠,没有“宗旨”,没有“前提”,也许就是这样的方式,才具备对历史负责的态度,才能给后世留下一些不掺水的“干货”,虽说不能尽如人意之处尚多,我们却极感欣慰。完成后,更勾起大家对莫力达瓦第二故乡的无尽思念,恰逢此时远在美国的三乐提出想回莫力达瓦的想法,于是经过商榷终于组成一支由插队知青及其家属组成一行16人较为庞大的队伍,确定在07初夏重返第二故乡莫力达瓦。自7月10日至7月14日我们一行重返莫力达瓦主要活动结束后各自取道回京,我们7人2车的自驾车队将开始内蒙东部呼伦贝尔更为精彩的游览活动。总行程:年7月10日—22日历时12天总里程:约公里行驶路线:→途经地旅游景点→住宿地北京→赤峰→阿鲁科尔沁旗天山镇→莫旗尼尔基镇、腾克镇共3天→扎兰屯→油菜花黄→鄂温克族自治旗巴彦托海镇2天→那达慕大会→根河湿地→白桦林等→巴彦呼硕敖包→红花尔基国家森林公园→阿尔山天池镇→阿尔山火山遗址公园→乌兰浩特→克什克腾旗黄岗梁→阿斯哈图石林→石林景区→西拉木伦大峡谷→元上都→金莲川→多伦多伦淖尔镇→汇宗寺→姑娘湖→丰宁→北京。时长71分钟07初夏自驾内蒙东部视频游,详细介绍自内蒙莫旗经鄂温克旗、阿尔山、乌兰浩特、克什克腾旗、多伦、河北丰宁返回北京沿途风光、自驾路线及路况。
上一篇文章: 精品长线8月5日敖包相会环线深度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7月22日上午我们各自回到北京家中,就此结束了历时12天、总行驶里程约5千公里、人均消费不到元(其中包含全程汽油费、过路费、住宿费及餐费等,比以往我们自驾人均元/天要低得多,想想应该是在莫力达瓦及鄂温克的热情招待有关)的重返第二故乡暨内蒙东部自驾游感觉很不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genhezx.com/ghsxw/13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