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河兴安之ldquo眼rdquo
一座山,一片林,一座塔。
一群人,一条心,一生情。
莽莽林海间,有这样一群人,话语不多但很关键,“露脸”不多但很“高调”,林海、山峰、孤塔、初心和使命是他们故事里的关键词,他们用坚定的信念、不变的初心和真挚的情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驻守在林海的至高点,
甘当护佑绿水青山平安的“眼睛”,他们就是—森林防火瞭望员。
是怎样一种力量让他们耐得住寂寞驻扎在林海顶峰?又是怎样一种执着让他们长年累月倾情守护这片绿色林海?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根河林业局约安里林场北约二支线防火瞭望塔和开拉气林场大白山瞭望塔,我们找到了答案。
舍小家顾大家二十五载光阴护林海
现年53岁的吴云龙,从年参加工作开始就在约安里林场从事生态保护建设工作,最初他是护林队员(森林管护队的前身),年到约安里林场秀水防火瞭望塔开始瞭望工作生涯,年因工作需要废除秀水防火瞭望塔,他被调到北约二支线防火瞭望塔继续从事防火瞭望工作。
用吴云龙同事李海林的话讲:“他可真是林区生态保护战线的‘老人’了。”
吴云龙在瞭望塔上巡视。(摄影:张旭)
的确,从秀水防火瞭望塔开始,吴云龙从一个28岁的小伙子如今已变成了53岁的老同志。岁月的留痕和长期山风的吹拂,使他两鬓头发斑白、皮肤黝黑,看起来比同龄人略显沧桑。
“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这是吴云龙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从根河林业局局址出发到防火瞭望塔要走74公里的林区简易公路,再走20多公里的林区内部支线道路,再爬2.5公里左右的山路,全程不到公里的路程却需要近3个小时。
每当防火期到来时,吴云龙和他的3名同事就要远离自己的小家前往瞭望塔驻守,每次值守期为15天,“小家”的任何事情都顾不上。这一干就是25年。
“刚到瞭望塔工作时,家里人也不理解,都希望我能留在山下,这样家里有点什么事都能照顾到。但我觉得,有些事情总得有人去干,做为土生土长的林业人,只要是对这片林子有益的事,都值得咱去干。”吴云龙憨厚的笑着说。
在吴云龙这种认真负责、踏实肯干的态度影响下,久而久之,家人从不理解也转变为支持和认同,这使吴云龙心生欣慰,工作更有动力。
“原先我们瞭望住的都是‘木刻楞’的房子,漏雨、透风是常有的事,现在林业局给我们修建了砖房,工资待遇也在逐年提高,生活、工作环境真是比以前好太多了,对于我们来讲,这里就是第二个家。”吴云龙说。
因为疫情和天气的原因,今年吴云龙和同事登塔时间比往年稍微晚一些,但可以看到吴云龙他们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对疫情防控没有丝毫松懈,他们每天定时测量体温,日常佩戴口罩,对公共区域定时消杀,勤洗手勤通风,在保护好森林的同时,做好自身安全防护工作。
谈及未来,吴云龙说,只要在这个岗位上一天,就要认真负责,用自己的努力换取这片林海的绿色永驻。
工作中的“螺丝钉”履职尽责做表率
哪里最艰苦,哪里就有共产党员“冲锋陷阵”的身影。
“我觉得干什么不重要,能把活干好才最重要。”内蒙古大兴安岭根河林业局约安里林场党员李玉春这样说到。
李玉春是吴云龙的同事,今年51岁,从年参加工作到现在,先后干过林场后勤、J50集材司机、管护员,年成为一名防火瞭望员。
李玉春是根河林业局约安里林场北约二支线防火瞭望塔上唯一的一名党员。
登塔途中,李玉春(图左)和同事在林间稍作休息。(摄影:张旭)
从年入党至今,李玉春始终在林业一线工作。无论什么工作交给他,领导和同事对他的评价就是2个字——靠谱。
虽然到瞭望塔工作时间较短,但李玉春凭着谦虚好学、踏实肯干的态度,很快就掌握了瞭望工作的常规操作。
寂寞值守,山林为伴。在常人看来瞭望塔的工作是寂寞、枯燥的,但在李玉春心中,瞭望塔的生活和工作却别有一番“味道”。
“塔上离家远,没电没信号,很多人都不愿意来。但活总得有人去干,我是一名党员,坚决服从组织的安排,让我干啥我就干啥。而且作为守护森林的‘眼睛’,我觉得这项工作十分神圣,每当看着一望无际的大森林时,我的心情就豁然开朗,觉得什么都值了。”李玉春郑重的说道。
对此,根河林业局开拉气林场大白山瞭望塔的赵世明感同身受。
“刚来的时候,也挺寂寞的,要啥没啥,每天都重复着一样的工作、生活和同事一起值守时间久了,都互相没话说了。”赵世明坦言。每到想要放弃时,就时刻提醒自己,坚守瞭望岗位,换回一片林的平安,必须无条件的坚持下去。
年林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前,赵世明曾经干过小工队队长。停伐后,他转入森林管护岗位,由一名“砍树人”变成了“看树人”。
去年秋天,林场领导找到赵世明,对他说,大白山瞭望塔有名职工因为身体原因不能再继续上塔工作,缺少1名瞭望人员,征求他的意见,愿不愿意从森林管护员的岗位上调整到瞭望员的岗位上。
“当时我想都没想就答应了。”赵世明回忆说:“就像国家需要木材时,我们就采伐,国家要保护生态,我们就响应号召,放下斧锯看护好这片大森林。”
作为林业一线职工,李玉春和赵世明有一个共同的想法,那就是无论是党员还是群众,大家都有一个统一的名字“务林人”,守护好这片绿色林海,是林区上下每一名党员和普通职工义不容辞的责任。
尽责值守不忘初心护林海
说起牟春生,那可是根河林区“瞭望界”的“名人”。
牟春生所在大白山瞭望塔距离局址79公里,海拔米,是根河林区内最高的瞭望塔。
站在根河林业局大白山瞭望塔上所见。(摄影:张旭)
4月26日,是瞭望员牟春生和张福来、赵世明上塔换防的日子,3人背上一个星期的给养,已经记不清多少次踏上瞭望之旅的路程。通往大白山瞭望塔的路,是林业木材生产时期留下来的集材路。
牟春生说,“这条路长为5.3公里,每次爬山走快点也需要近2个小时左右,山高坡陡,为了减轻负担只能带一个星期的给养,即便是这样,每次仍然觉得很累。”
也许是因为工作地点的原因,其他瞭望塔的同行给牟春生起了许多“绰号”,比如“塔王”、“塔主”、“高层”等,每次听到这些称呼,牟春生都是微微一笑。在他心里,无论是哪座山亦或是哪座塔,都是为了保护好这片绿色林海。
53岁的牟春生从年大白山瞭望塔投入使用后,他就在这里工作,周围的同事换了一批又一批,而他却将最初的坚守升华成了热爱。
瞭望员牟春生(图前)和同事在踏上瞭望。(摄影:张旭)
“瞭望工作对于保护森林至关重要,我们通过瞭望能够及时发现火灾情况,第一时间报告给森林防火指挥部,确保及早发现、及早扑灭,把森林损失降到最低。”牟春生介绍说道。
中午11时,在一轮瞭望结束后,按照根河林业局森林防灭火会晤机制,牟春生拿起对讲机向局森林防火指挥部报告瞭望情况。
“两动五,三三幺无事”顺着电波从海拔米的大白山瞭望塔上传回根河林区森林防火指挥中心。
巍巍兴安绿无垠,初心不改护林海。在根河林业局生态功能区内共有19座防火瞭望塔,像吴云龙、李玉春、赵世明、牟春生一样的森林防火瞭望员共有79名,他们负责着根河林业局,公顷生态功能区的防火瞭望工作。他们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用爱绿、护绿的初心和守绿、增绿的使命,只为让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的山更绿、水更清、林更美。
(作者单位:内蒙古大兴安岭根河林业局党委宣传部)
==============================
掌上根河后台回复数字1,实时查看肺炎最新情况、与确诊患者同乘交通工具情况。如果你发现你的身边有未经上报的疫情、外来人员、屯积居奇的商人等
请打开
转载请注明:http://www.genhezx.com/ghsmj/93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