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深处的一只马拉松队和一座小城
在我的概念里,
大兴安岭主要是在东北的;
呼伦贝尔,则是大草原的代名词。
然而在上周,
当我来到东经度,北纬50度,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所辖的根河市时,
我才知道,大兴安岭的主脉原来在这里;呼伦贝尔也不止于大草原。
根河市是中国最冷的城市,年平均气温-5.3℃,极端低温-58℃,年封冻期天以上,境内有“中国冷极”。
能够于繁忙工作间隙,离开闷热拥堵的北京,在盛夏时节来到这里,与大自然相拥,
都是因为这支“中国冷极马拉松队”。
站在最前面的这个人,名叫刘思卫,根河市业余体校校长,“中国冷极马拉松队”的教练,土生土长的根河人,地地道道的基层教练员。身后远处,就是他的队员们,以及队员们经常进行极限训练的山坡。
第一次看见刘思卫这个名字,
是在CC体坛风云人物候选名单中。
作为基层教练员,在艰苦环境中,
他带出了一支屡创佳绩的马拉松队伍,
那年的“体坛未名人士体育精神奖”,
他是5位提名奖获得者之一。
如今在国内的众多马拉松赛事当中,
冲在最前面的,以来自非洲的黑人选手居多;
当刘教练的弟子们出现在领先集团的时候,
电视解说嘉宾常常说不出他们更多的资料。
的确,一个只有十来万人口的森林小城,
靠什么培养出了如此优秀的年轻跑者?
这是挂在很多人心头的一个大大的问号。
作为业余体校的校长,
刘思卫的麾下不只有这支马拉松队;
速度滑冰、越野滑雪、田径......
在根河体校简陋的荣誉室里,
陈列着一项项用汗水赢来的荣誉。
可要说他们的训练条件,
只能用“艰苦”两个字来概括。
这是“中国冷极马拉松队”在极寒条件下训练中的情形。在最困难的时候,刘思卫这个业余体校校长手中掌握的训练比赛经费全年只有2万多元。
过去的根河曾经富裕过。
大兴安岭丰富的森林资源,
曾令这座只有十来万人口的小城收入颇丰。
然而随着国家自然保护政策的实施,
根河几乎是一夜间沦为呼伦贝尔14个旗县财政收入的副班长。
镜头前面的这位,名叫张德龙,根河教育体育局局长,一位被市委书记誉为“只问干活儿,不喜欢做官”的科级干部。从如何扮演好体校校长的角色,到工作中的一些实际困难,这位酷爱体育的张局长在他的职权范围内给予了刘思卫尽可能多的支持。
受益于体育教育两个行政管理机构合一,刘思卫的队伍可以很方便地使用教体局下属学校的田径场地,可以就近入学,接受义务教育。
年,在新任市委书记张洪岩的指示下,根河市委市政府专门为刘思卫和他的队伍举行了表彰大会,并在财政状况困难的情况下拨出50万作为奖金。
“根河人需要重塑精气神,根河经济需要找到新的增长点”,对于张书记来说,奖励根河体校,不仅仅是发展体育事业的开始,他思考更多的,是如何运用体育元素激活相关产业的发展。
尽管我是一个马拉松爱好者,但来根河的目的,可不只探访刘教练和他的队伍......
只有三个月无霜期的根河,
是多个项目进行夏训的好地方,
也是进行冬季极寒训练的试验场,
更具有发展体育旅游、养生休闲的巨大潜力。
应邀同行而来的中国著名体能训练及康复专家陈方灿博士,在为“中国冷极马拉松队”的选手做现场指导。他建议可以好好研究一下根河极寒环境在运动训练中的作用。
在根河,人们引以为豪的是“四最”:
1.最“刺眼”的颜色是“绿色”
2.最“刺耳”的声音是“鸟鸣”
3.最“刺鼻”的味道是“松香”
第4个最狠——
4.最大的“PM2.5”是“负氧离子”
根河活立木蓄积量1.87亿立方米,占大兴安岭林区的21.4%,森林覆盖率达到91.4%,负氧离子含量高达-个/立方厘米。境内大小河流多条,,河流湿地面积近3千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的13.6%。
盛开在森林里的野玫瑰。如果8月份来根河,可以随处采到野生的蓝莓,蘑菇,红豆.....
这是位于“根河源国家湿地公园”的房车露营地,
在根河的森林里,还保留着少量的以放养驯鹿为生的鄂温克族游牧部落。驯鹿逐苔藓而行,鄂温克人则随驯鹿的迁徙路径而居。
短短四天的根河之行,感触良多。
如何让体育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作用,尤其是在像根河这样为国人守护自然资源而“致贫”的地区,是一个值得好好研究的命题。
任何地区的发展,再好的环境资源优势,都离不开人。而根河的政通人、热情好客和淳朴民风,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篇幅所限,写不完根河之美。
最后要感谢我的好朋友,CCTV体坛风云人物的导演,也是同为Ys体育俱乐部创始人的傅佳伟。正是他对于体育公益事业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genhezx.com/ghsmj/8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