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黑龙江出发的地方
水是世间万物的因,北方的原生宗教认为水是宇宙最初的形态。讲大兴安岭,水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内蒙古大兴安岭河流的末级支流通常由山泉和湿地发育而出,沿山谷走向汇聚壮大,它们顺着大兴安岭的坡向,或向东走向松嫩平原、或向西流向呼伦贝尔草原。用各种各样的几何图形交织成庞大而复杂的水网。
调查数据显示,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有湿地万公顷、一二级河流条,地表水资源总量亿立方米,被誉为东北优质水塔。
大兴安岭激流河
人类所有的文明都与河流息息相关,四大古文明都是这样,大兴安岭的文明史同样也是这样。在阿里河林业局鲜卑先祖旧墟石室嘎仙洞、莫尔道嘎林业局蒙兀室韦先祖遗迹荒火地、北部原始林区采金遗迹西口子,你会发现这些文明的遗迹之处,必傍于山濒于谷,近处必有一条河水——水是人类文明的源头。
自然地理学界通常认为,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根河以北遍布着永久冻土带,以南则广布着岛状冻土带。这些冻土带的亿万年存在对大兴安岭植被和地表水的演变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并且一旦遭到破坏便永远无法恢复。
冻土之上,河流在地表径流的过程中,向下切割作用受到阻碍,使河流向两侧发育,造成河谷加宽、河道裁弯取直作用明显。这就形成了大兴安岭山间河流的几个鲜明特点:首先是河谷宽阔,多向靠山一侧演变,沿山脚冲击出壮观的石崖,像毕拉河林业局局址北十里处的马蹄岛、绰尔林业局古营河林场正南方的绰尔河段、满归林业局境内的月牙湾,而迁移的河道则在相反的方向上冲淤出肥沃的良田;第二个显著的特点是河道不断裁弯取直,一部分河道被弃形成牛轭湖,比较有代表性的如金河的牛耳湖、满归的脚印湖、根河的马兰湖,还有一种情况是河水在径流中改道,形成河心岛,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莫尔道嘎的白鹿岛。冻土的存在,又使得内蒙古大兴安岭上湿地广布,形态复杂丰富,形成了巨大的碳库和水库。泥碳藓超强的储水能力,让湿地演化为独立于森林系统之外的又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为包括大量候鸟在内的野生动物获得了繁育栖息之地。而关于大兴安岭湿地研究这几年刚刚起步,对其生态价值和生态意义的认识还远远不足。
大兴安岭湿地
千河万溪从内蒙古大兴安岭深处呈辐射状放射而出。它们以大兴安岭主脊分水岭为界,发源于西坡的河流属额尔古纳水系,发源于东坡的河流属嫩江水系,而这两个水系最终又都携带着大兴安岭的灵性汇于一条大河,这条大河的名子叫黑龙江。
黑龙江以万多平方公里的流域面积位列世界第十大河,我国第三大河。但对于我们来讲,它与黄河、长江最大的不同在于,我们只能把它“定义为”内陆河。它在哈巴罗夫斯克(伯力)以西的江段及其上源的额尔古纳河是中俄界河。在伯力以东,黑龙江转向北偏东流,变为俄罗斯的内陆河,最后注入鞑靼海峡,鞑靼海峡对岸有个岛,叫做库页岛。
我和身边对地理历史知识多少有些爱好的朋友,探讨过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如果你毫无目的的站在一幅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前,你的目光会不自觉会投向哪里?在所有人给出的答案里,几乎没有人给出“远东”或是山海关以北靠近黑龙江、乌苏里江或更北的地方。这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为什么那一片地方会被我们选择性忽视呢?要知道我们这支雄鸡的额上和面前还有那么广阔一片地方。
黑龙江流域概图
按照现在一般意义上的对河流源头的认定标准,黑龙江的有南北两个源头,南部源头主要有两支,一支是克鲁伦河,一支是海拉尔河。克鲁伦河发源于蒙古肯特山东麓,肯特山就是不儿罕山,不儿罕山是蒙古民族的圣山,蒙古帝国的肇兴之地。克鲁伦河流入我国呼伦贝尔境内后注入呼伦湖,呼伦湖水经达兰鄂罗木河在扎赉诺尔北部的阿巴该图与海拉尔河汇合后称额尔古纳河。
这一说法现在有些争议。因为18世纪到年之前的史料记载,这条叫达兰鄂罗木的河水是由呼伦湖流出的,而在年之后,由于地壳变迁形成了倒灌,加之为保护扎赉诺尔矿区修建了新开河,海拉尔河与达兰鄂罗木河汇合后一部分水源流回了呼伦湖,而不是由呼伦湖向外流。所以有一部分人认为“克鲁伦河—呼伦湖—达兰鄂罗木河”不再是黑龙江的源头。
呼伦湖古称大泽、俱轮泊、腾汲思海等。拓跋鲜卑兴起的过程中,由从大兴安岭北段东麓“南迁大泽”,在这一区域生活了大约二百年时间,完成了成游猎文化到游牧文化的进化,脱胎换骨、成长壮大,然后进一步向西向南发展,建立了强大的北魏王朝和多个北方政权。成吉思汗的先祖“奉天命而生的孛儿帖赤那,其妻豁埃马阑勒”,带领族人从大兴安岭的深山之中“化铁融山”,走出森林,西渡腾汲思海回到数百年前祖先出发的地方——斡难河之源的布尔罕哈勒敦(不儿罕山),他们占据以腾汲思海为核心的呼伦贝尔草原后,迅速崛起,建立了空前强大的蒙古帝国。也有人认为成吉思汗这个名号,就来自腾汲思。
呼伦贝尔主要河流
黑龙江南源的另一条主要源流是海拉尔河。(如果克鲁伦河不被视为黑龙江源头的话,那么海拉尔河变成了黑龙江南源唯一的源头)
每天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后的《天气预报》里都会呈现全国概图,概图上“雄鸡版图”的耳朵那儿挂着一条“耳机线”,那就是海拉尔河。
如果我们按照这根“耳机线”来探索海拉尔河的话,它的源头又有两支。一支发源于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乌尔旗汗林业局兴安里林场古利牙山北麓,称大雁河;另一支是发源于库都尔林业局新帐房林场里新河沟堵庆格勒图山,称库都尔河。目前,官方出版的各类地图片中多将大雁河视为海拉尔河的正源,近年又有人提出若按照河流长度应将库都尔河视为海拉尔河的正源。但从流域面积和地表径量来看库都尔河是低于大雁河的,莫衷一是,仅罗列于此不作评价。
大雁河与库都尔河在乌尔旗汉林业局西南8公里处汇合,两河汇流后始称海拉尔河。海拉尔河干流长公里,自东向西流,水流至满洲里市阿巴该图附近与达兰鄂罗木河汇合后折向北,称额尔古纳河。
海拉尔河主要支流,自北侧注入的主要有特尼河、莫尔格勒河。莫尔格勒河号称天下第一曲水,诸多关于呼伦贝尔形象宣传的河流美景均拍摄自这条河在呼伦贝尔草原上的河段,人们把对呼伦贝尔草原的向往具象成一条灵动的河。
莫尔格勒河
由南侧注入海拉尔河的支流主要有免渡河、乌奴尔河、扎敦河、伊敏河,其中伊敏河汇入海拉尔河的河口处即为现在的呼伦贝尔市政府所在地,也即海拉尔区。在海拉尔区人们以伊敏河为界将市区分称河东、河西。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人类的生活总是离不开母亲河。
再重点说一句扎敦河,扎敦河汇入海拉尔河之前有一处大的河湾叫做扎敦毕拉雅克萨(满语,河水涮塌的河湾),此雅克萨非反抗沙俄入侵的那个雅克萨,那个雅克萨远在千里以外的黑龙江呼玛西北,也是一处大河湾。扎敦河边的这个雅克萨现在叫牙克石市,受命管理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的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管理局就设在这里。这座小城见证了大兴安岭林业发展的全部历程。
库都尔河与海拉尔河汇合后,海拉尔河告别大兴安岭西坡,进入蒙古高平原东部的呼伦贝尔草原。从牙克石到满洲里的河段,河流与滨洲线铁路忽远忽近并行,河水滋养的灌木和苇丛,使河流在碧波般的草原上极其醒目,哪里有蜿蜒的灌丛哪里就是海拉尔河流淌的地方。地势的平缓放慢了河流的脚步,使河水不再一味的向前奔流,向前的势能转化为侧向的侵蚀,河道在千万年的演化中变得曲曲迂回、荡气回肠。河流的脚步不但变慢,而且使路程变长。变长的河流增加了滋润草原的能力。在内蒙古草原,年均降雨量在毫米以下,而蒸发量却在惊人毫米以上。草原的滋养几乎全部仰仗从大兴安岭深山宽谷中流出来的河流,距离山越近,河流越多,草原越湿润,反之亦然,所以大兴安岭是呼伦贝尔草原的母亲。
草甸湿地
海拉尔河与达兰鄂罗木河汇合北流后,称额尔古纳河。额尔古纳河是中俄界河,这是在年通过中俄《尼布楚条约》即已确定的。《尼布楚条约》被认为是一个基本平等的条约。这一《条约》在签之后维护了当时清王朝北部边界的安宁,对于“康乾盛世”的出现具有积极意义。再想想清末的乱世,原来历史并不是一瞬,它远比我们想像的要漫长。
额尔古纳,蒙语是“捧呈递献”的意思。额尔古纳河整体为东北走向。历代史籍中对这条河多有记载,称完水、望建河、室建河、额尔古捏河、也里古纳河。河水全长公里,沿途又汇集了根河、哈乌尔河、得耳布尔河、莫尔道嘎河、古纳河、激流河等多条大小河流。
河谷间土地肥沃、水草丰美,留下过古代诸多游猎、游牧民族的历史文化遗迹和许多美丽的传说。特别是蒙古汗国最初的家底和蒙古民族的形成都与这一区域息息相关。
清末大兴安岭北部发现黄金引发“闯关东”移民潮及后来的十月革命之后,大批白俄因各种原因涌入额尔古纳流域甚至整个东北,逐步在20世纪初,额尔古纳河东岸形成了“华俄后裔”(俄罗斯族)这一特殊群体。
额尔古纳河
19世纪末,大兴安岭北段发现黄金,各路淘金者疯拥而至,这事在电视剧《闯关东》系列多有记述,当时在小西沟入额尔古纳河口处形成了一个很大的集镇—西口子(现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内),西口子极盛时达到2万多人口,一时商铺烟馆酒肆林立,这里既是冒险者的乐园,又充斥着劳动者的血泪。探险者在冬季额尔古纳河封冻后,自满洲里顺河而下,故额尔古纳河又被称做水上黄金之路。
年,我同一些媒体朋友到西口子考察,河岸边已是杂草丛生、松桦荫郁,昔日繁华早已不在,只有丛林间尚存诸多木核楞房子的基座依稀可辩,述说着曾经的岁月和往日的风尘。额尔古纳河涛涛北去,大自然用绿色顽强地进行着自我修复。我们在林间意外地发现了一口铁锅,只是年代不可考,后来我们把这口铁锅送给了同行的北部原始林区的朋友。
额尔古纳河(左下)与石勒喀河(左上)汇流后称黑龙江(右)
至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的恩和哈达(满语太平石头),额尔古纳河与石勒喀河交汇。
石勒喀河是黑龙江的北源,它的上源是鄂嫩河,发于蒙古北部肯特山东麓。鄂嫩河即斡难河,6年铁木真统一草原上蒙古各部,蒙古贵族在斡难河源举行忽里勒台大会,推举铁木真为成吉思汗。成吉思汗意为拥有四海的汗或天赐的汗。
额尔古纳河与石勒喀河交汇后,两条大河裹携着千里草原、森林、湿地杂糅的潮湿与水腥味道,浩浩荡荡汇集一处,若万马奔腾振聋发聩,又若闷雷远响撼人心魄,置身河口实有念天地之悠悠更感念自然之雄奇。又,两河千万年冲刷岩壁,于汇流处形成一龙头一洲渚,俯瞰之确似游龙戏水,气吞山河,自此以下始称黑龙江。
来源:走笔兴安
猜你喜欢那些被定格的“6·02”救灾瞬间,哪一个更感动你?
感谢,森林火灾中每一个默默付出的你..……
唯有英雄逆火前行!致敬!最美务林人!
编辑:小刘转载请注明:http://www.genhezx.com/ghshj/8718.html